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5月, 2015的文章

[關於劇場]黑膠男孩

乍聽戲名,我本來以為這是一齣充滿懷舊情調的個人歌舞秀,因為主演的黃士偉本來就是劇場圈中少數能唱能跳能演還能說的全方位演員,所以,進入劇場之前,本來預期看見一個歡樂的歌舞作品。 然而,從黃士偉走上舞台開始,我很快調整了看戲的情緒,這不是一齣讓人哈哈大笑順便跟著哼唱懷舊老歌的“秀”,而是一齣從一張黑膠唱片回溯生命幽微處與最後在歌曲中自我和解的“戲”。 對我來說,以“戲”觀之,《黑膠男孩》是一齣以誠意取勝,但卻完成度不足的作品。 先說我覺得有誠意且喜歡的部分。首先,貫穿全劇的主題曲「男孩不哭」,以八零年代西方流行樂的曲風編寫,暗合劇中故事的時間設定,進一步帶出歌曲背後的謎團與主角之間的關係。 再來,全劇最精采的部分就是黃士偉時而演時而唱時而舞的演出,《黑膠男孩》因為有黃士偉的演出而能成其為一齣戲,更有甚者,黃士偉是《黑膠男孩》一劇不可被替代的存在。劇中,黃士偉飾演一對父子,一個是在壓抑的年代隱藏自己性向的父親,最後因再也不願意自我壓抑遠走他鄉改以另一個形象生活著;另一個是面對除了留下一屋子黑膠唱片之外再無其他的父親,這個兒子對父親除了不解,還有不諒,而這一份不諒解同時也成為兒子生命幽暗處的源頭。演繹兒子─楊明的時候,可以看見演員黃士偉收放自如的演技,從一開始冒名沙格利以一曲「男孩不哭」迅速走紅,走紅後的楊明在接受各方或好奇、或窺探、或臆測或羨慕的眼光,他一直帶著一種惴惴難安的心虛,尤其以接受電台訪問的那一場戲表現得最為細緻,只見楊明坐在被採訪的椅子上,回答問題時總一字一句仔細表述,一雙手似乎難掩緊張心虛地來回在腿上擦拭,藉由口條與微小卻自然的肢體動作,很清晰的表達角色的情緒與內在狀態。接下來,楊明終於登上了夢寐以求的舞台,以一個歌手的姿態。此時,楊明選擇在人群面前開誠布公,表達自己並非“沙格利”的事實,隨後因為觀眾的鼓勵,楊明在舞台上正視了自己的幽暗,並在一曲「男孩不哭」中宛如新生。這一場戲,可以看見演員黃士偉演繹角色的層次,從初登場時難掩的狂喜、面對如浪潮般湧來對“沙格利”支持的心虛、揭露自己不是“沙格利”時的不確定,最後在群眾歡呼聲彷彿被洗滌一般,再唱一曲「男孩不哭」的感動與坦然。這一場戲在我看來,黃士偉不只唱得好,演得更好。 另外,全劇最high的地方,應該就是下半段黃士偉以酒吧“媽媽”之姿登場,在舞台上載歌載舞,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