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9月, 2013的文章

[閒聊歌仔戲]說起我看歌仔戲的點滴啊~~

會冒出這一篇,出自我在珞晴貼吧的回文。談到歌仔戲,我是從電視歌仔戲開始認識歌仔戲這個傳統劇種。接觸最多的是楊麗花歌仔戲團的作品,其次是葉青歌仔戲團與黃香蓮歌仔戲團的作品。現在回想起來,對這幾個以電視作為平臺的歌仔戲團劇作,倒是可以很清楚的區別其特性。 楊麗花歌仔戲團的作品經過幾個時期的變化,我沒有來得及接觸到狄珊編劇駐團時期的作品(這個時期的楊麗花歌仔戲走武俠奇情路線,故事和人物塑造據說都很精采),我開始看楊麗花歌仔戲團的作品時,該團路線走回傳統古路戲,多改編傳統老戲或是流傳已久的民間故事,像是王文英與竹蘆馬、新狄青、泥馬渡康王就是這段期間的代表作品。楊團作品的特色:一是齊全整齊的演員陣容,二是流行性強的編曲風格,三是通俗好啃的劇情,統整來看,楊團作品定位是"親民通俗"路線,非常適合晚餐時間配飯食用,劇情輕鬆好懂、演員默契十足,夯不啷當隨便炒就是一盤容易入口的家常菜。 葉青歌仔戲團後來有狄珊編劇壓陣,劇本風格比較文學性也比較雅,狄珊在葉團寫最多的是神怪戲,像是桃花女鬥周公、神郎君等。不過後期也跟楊團一樣,走回傳統戲路,不過由於劇本除了狄編操刀之外還有其他男性編劇加入,所以後期的傳統戲評價不一,這時期的玉樓春、伍子胥過昭關、孔明三氣周瑜都是代表作品。葉團作品的特色:一是劇本比較富有文學性,二是偏向傳統歌仔戲曲調的編曲風格,三是劇情著重生旦纏綿悱惻的愛情戲,統整來看,葉團作品定位是"歌仔戲版瓊瑤"路線,不是每一齣戲都適合晚餐時間配飯一起吃,因為某些生旦調情戲實在太噴鼻血了。然而,葉團相當重視唱腔和身段,所以,雖不像楊團那樣家常可親,但卻是滿足不少喜歡唱腔身段的觀眾口味。 黃香蓮歌仔戲團出現比較晚,黃香蓮本來曾在楊麗花歌仔戲團演出,後來才獨立自己組團。黃團的作品風格一直都帶有楊團的色彩,就連幾個重要的旦角主力也都是從楊團挖角過來,也從葉團挖角重要的花旦(林美照,石惠君)。黃團作品特色:一是才子佳人通俗戲路,二是主角威能全開,統整來說,黃團的戲看的是主角,主角魅力發揮多少程度決定戲好看的程度。黃團的代表作品有羅通掃北、大唐風雲錄等等。 看了電視歌仔戲多年,這三大團我印象最深的戲,楊團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新西江月(一見韓秀誤終身),葉團我印象最深的是玉樓春,黃團則是大唐風雲錄。 隨著電視歌仔戲...

[劇場歌仔戲]春美歌劇團-愛情的書僮 戲後感

愛情的書僮 戲後小感 愛情的書僮一劇,改編自很多人耳熟能詳的“唐伯虎點秋香”故事,於是劇中自是少不掉幾個經典的橋段,像是“三笑因緣”、“賣身華府”、“點秋香”等。整齣戲共十三幕,整體風格熱鬧討喜,置身劇場的我不時聽見觀眾哄堂大笑(我也是大笑的一員啦)的反應就可以知道觀眾應該看得很歡樂。 看完全劇後,有幾個特色讓我印象比較深刻: 第一,全劇帶有胡撇仔戲的味道,興許這齣戲的調性定位為愛情喜劇,劇中也穿插不少甘草人物與逗趣橋段,這些逗趣橋段頻頻出現非常現代趣味的對白與台詞,而這些相當生活化的對白由劇中甘草角色說出口,還算順溜,很自然的引出觀眾的笑聲。 第二,劇中吸收不少其他改編”唐伯虎點秋香”的劇作笑點,尤其是周星馳電影"唐伯虎點秋香"幾個相當經典的笑哏都做了一些轉化出現在劇中,當我看見華府教書先生被辭退的時候,來了一段悲憤之餘口噴唾沫的表演,我立馬就想到電影”唐伯虎點秋香”中與唐伯虎較勁敗下陣來的對穿腸來一場”口噴三斗鮮血”的爆笑橋段。除此段之外,類似的橋段不少,這些橋段也引來許多觀眾的共鳴,笑聲不絕。 第三,劇中所用曲調對於看慣電視歌仔戲的朋友來說都不陌生,除了都馬調、七字調之外,還用了許多電視歌仔戲常見的曲調。除了電視調不少之外,還有黃梅調與兒歌,沒錯,就是兒歌,一曲“白浪滔滔我不怕”讓我一聽愣了一下,原來兒歌也可以用。自然,白浪滔滔一出,全場觀眾又笑翻了。 若回到劇本來看,本劇一開始特別凸顯故事發生的歷史背景,故事發生在明正德年間,寧王欲起兵作亂的時候,唐伯虎不願為寧王效力,在逃離寧王控制的途中巧遇微服出巡的正德皇帝,兩人匆匆一會,唐伯虎從一把帶著龍涎香的扇子認出朱壽就是正德皇帝。這一場開場戲,除了特別點出時空背景,也描寫出唐伯虎這個人見多識廣、聰明急智的角色特性,另外,也為唐伯虎之後隱姓埋名藏身華府為奴埋下另一個伏筆,除了想要泡馬子把秋香之外,唐伯虎的隱姓埋名還另有逃躲寧王追蹤的目的。 然而,特別突出歷史背景的鋪排,卻沒有在接下來的故事發揮甚麼作用,就連正德皇帝在全劇進行過半後再度登場,也僅是著墨在正德皇帝的荒唐胡鬧與好色貪花上,卻看不見更多突出歷史背景的深刻安排。即便第十二幕,全劇的最大危機又扣回全劇第一幕破題的歷史背景“寧王作亂”,但是劇中處理危機和衝突的手法太過兒戲,唐伯虎挺身而出擺平危機...

[劇場]我們曾經生活過的九零年代—SMAPxSMAP

我們曾經生活過的九零年代—SMAPxSMAP 常民系列之3戲後小感 說起九零年代我們想起什麼? 數位革命的發韌:網路、WIN95、BBS…… 日本通俗文化的大舉襲來:情書、東京愛情故事、101次求婚、愛情白皮書、長假、安室奈美惠、Puffy、宇多田光、灌籃高手、幽遊白書、日本綜藝節目…… 香港電影與音樂持續發燒:王家衛、阿飛正傳、張國榮、劉德華、草蜢、王靖雯、四大天王…… 跨國的全球化進入生活:星巴克、IKEA…… 九零年代的台灣,在解嚴與解除報禁之後,媒體文化迅速改變,各式各樣的線上Call in節目出現,出現了一天 24小時不間斷報導新聞的新聞台,一座兩千三百萬人的島嶼擁有密度超高的SNG連線報導卻越來越難看見國際新聞的媒體奇景。 除此之外,九零年代不會遺忘的還有一個震撼全台灣的大地震,經歷過的人們,面對地震、面對天災、面對生命似乎都有了不一樣的態度。 一個晚上,我在眾多通俗文化符號的串聯當中,重新回到九零年代,那個我曾經青春、曾經叛逆、曾經衝撞、曾經好奇的時代…… 九零年代,非常熱鬧的台灣、非常衝撞的青春、非常青澀卻同時懷抱無限可能的自己,我在一首又一首的經典日劇歌曲中,和九零年代的自己一同唱和。 這齣戲,明天下午還有一場,推薦給曾經一起走過九零年代台灣日常生活的朋友,一起進劇場回憶屬於自己的九零年代。 劇名:2013台北藝術節 SMAP x SMAP(莎士比亞的妹妹劇團) 編導:王嘉明 演員:徐華謙、莫子儀、Fa、梅若穎、王詩純、高若珊等…… 演出時間:2013.09.06~2013.09.08

[劇場歌仔戲]唐美雲歌仔戲團-大漠胭脂 戲後感

唐美雲歌仔戲團 - 大漠胭脂 最近被兩齣以北齊為背景的古裝劇雷到我內牛滿面,一齣奶媽傳奇,一齣蘭陵王與天女的曠古絕戀……話說中國古裝劇拍遍了漢唐宋元明清之後,現在侵門踏戶直接染指我最愛的魏晉南北朝,看到已經被拍得亂七八糟的北齊北周,我心如刀割啊!! 因為想要洗眼睛,所以打開了花大的頻道,回味唐團我最喜歡的一齣戲,同樣挑選了南北朝的北周作為故事搬演的歷史舞台,以前朝遺族長孫晟和當朝千金公主作為故事主人翁的大漠胭脂。 大漠胭脂一劇將故事放到歷來比較陌生的時代, 以胡風鼎盛的北周作為時代背景,從史料的縫隙中挑選裁剪出一則令人低迴不已的愛情故事,在屢屢改朝換代的歷史衝擊之下,兒女之情顯得如此微不足道,在大時代面前,個人顯得多麼的渺小與無力,縱使男女主角都已經不是平民百姓,但在時代的籠罩下,個人也難以逆流而行 。 看過大漠胭脂的朋友,一定都對劇中主旋律 『敕勒川』 印象深刻,這首主旋律在劇中三度出現, 第一次出場是在長孫晟與千金公主定情的橋段 ,只見胡女本色的千金公主主動大膽的偎郎,落落大方地向長孫晟表達自己的一番情意。而男主角長孫晟雖說一開始稍有猶豫,但面對千金公主的坦然,倒也很快的動情傾心,於是,同為鮮卑人的兩人,就來了一段極富北朝風情的鮮卑歌謠『敕勒川』,兩人一面載歌載舞眉目傳情,一面也透過一曲歌謠將兩人血液中同為鮮卑人的心性表現出來。儘管他們兩人一個是出自西魏王朝遺族,一個是北周宇文氏的公主,但是,他們的身體中流淌的皆是鮮卑人的血液,都擁有同為邊塞兒女的颯爽英姿。 然而,同樣的主題曲 『敕勒川』二次出場,已經是長孫晟被命為送婚使,奉命送千金公主和親突厥 。兩人本已兩情相悅,卻難以抵抗皇權交替之下的權謀與算計,於是, 當兩人在送親的路上再度唱起『敕勒川』,有別於前段的甜蜜歡欣,這段就已經添上悲戚之感了 。這趟送駕之路,絕對不是韋小寶送嫁建寧公主,白天賜婚使晚上駙馬爺,長孫晟和千金公主這雙有情兒女儘管明知所有的一切都是楊堅的權謀,但是,兩人還是無從抗拒。彼時共唱『敕勒川』乃是兩情相悅,相約攜手塞上行,此時兩人再唱『敕勒川』,卻已經是塞上牛羊空許約,兩人只剩下這一段終有盡頭的送嫁路,即便此心此情不渝,處境已是人事全非。 『敕勒川』最後一回出場,則是陰陽兩隔的兩人,活著的長孫晟在夢裡與千金公主歌舞相和,本來充滿塞外輕快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