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入江湖歲月催 什麼是江湖?
作為台灣春風歌劇團創團十年的年度新戲,江湖四話這齣戲與其說是武俠風歌仔戲,毋寧說是台灣春風歌劇團的十年回顧。
編劇劉建幗以武俠作為外皮,骨子裡說的是“青春”。
故事從牛頭村三個有心學武的少年說起,這三個少年,李文郎、陳靖陽與鄭其書,心中各自懷抱他們的江湖夢,每一個人都希望能夠習得絕世武功,從而走入充滿未知、快意恩仇、行俠仗義的江湖世界。本來,三個少年的江湖夢也僅只是“夢”而已,然而,因為三人搭救了一個背景成謎的老乞丐,開啟了三人真正走入江湖的機緣。
然而,一旦真正踏足江湖,才會明白江湖其實並非想像中那麼美好,也沒有想像中那麼快意瀟灑,剝除想像的美好,少年一入江湖,才開始真正經歷、真正感受、真正領悟“江湖”為何物。
劇中主角文郎不只是許多人一路成長的縮影,也可以說是春風歌劇團的縮影,人在少年時,總是想像著“外面的世界很精采,我一定找到自己的存在”,那種想像著走出去即便是未知、即便荊棘滿布,仍舊懷揣著對未來的期待和抱負,以一種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姿態,揚起青春的風帆,要在那個充滿各式各樣傳奇與故事的江湖中,走出一條自己的道路。
這樣的青春情懷,只要曾經青春過的人們都曾經擁有。而從開團到現在,走了十年戲曲路的春風歌劇團,宛如另一個“李文郎”,曾經因為懷抱著對歌仔戲的熱愛和熱情,這些非專業科班出身的團員,一個又一個將自己的青春化為燃燒的柴薪,用十年的時間,孕育了一齣又一齣的劇作,於是乎,每一個團員都是李文郎,而台灣春風歌劇團也一如劇中的那個懷抱著江湖夢的李文郎一般,走進了劇場這個“江湖”之中。
然而,青春的夢想是必須經歷考驗的,一如劇中的文郎,當他一腳踏進江湖開始,一連串的變故接踵而來,原來他一直嚮往的江湖其實是父親的催命符;原來他一直嚮往的江湖並非光風霽月而是刀光劍影;原來他一直嚮往的江湖不是他行俠仗義的舞台而是滿手血腥的煉獄。原來,每一步江湖路都走得如履薄冰,這才是真正的江湖,這才是走入江湖之後真正的考驗。
青春催發而出的夢想,必須挺得過江湖的考驗,只有真正淌過江湖的激流、走過江湖的荊棘,在不斷的挫折中學會面對失敗、面對不完美,從而接受失敗、接受不完美,並且將這些挫折轉化為成長的土壤,看清楚了夢想與真實的差距以及逐夢必須承擔的代價,然後,挺起背脊接受一切,繼續邁開步伐,走下去。
就如同劇中的文郎,終於穿越報仇雪恨的迷霧,看清了自己應該珍惜的是甚麼、應該感念的是甚麼,即使一入江湖歲月催、淺綠少年悟殘緣,但也因為這一份成長的領悟,青春得以沉澱為成熟,也再啟下一個階段的旅途。
劇中另一個與青春呼應的子題,是李文郎和羽靈兒那若有似無的初戀,兩人每一次相逢都在躲雨的山亭,總是這麼湊巧,每一次下雨,總會遇到同樣來避雨的對方。兩個人輪流說著各自的日常瑣事,每一件事都是微末小節,重點不在於說了些甚麼,而在於兩個人共處山亭的辰光。
隨著文郎的離開,這段當事人說不上來是何情愫的情感也宛如午後的陣雨,一陣雨過後,天空復晴,只餘隱隱的潮濕氣息懸浮在空氣中,再過一會兒,就連這一點氣息也不復存在,唯有稍縱即逝的雨中即景,留存在文郎和羽靈兒的心中。
一直到劇情的尾段,文郎與已貴為三王妃的羽靈兒重逢,這才頓時明白,原來那一份說不上來的情愫是什麼,那是初嘗情滋味卻不識情為何物的少年初戀,那種“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初戀領悟恰恰與歷經青春過後驀然回首的感受,有著異曲同工的相似。
青春與初戀這兩個核心命題,對我來說,是江湖四話最牽動心弦之處。
這齣戲的演員雖然都不是戲劇科班出身,但幾個主要演員在詮釋各自的角色都有其可看之處。李佩穎的李文郎堪稱全劇中心,前半段的熱血好動,後半段的哀莫大於心死都表現得頗具說服力。另外飾演其書的廖珮宇演出了少年其書的溫吞與愛嘮叨,成年其書的聰明機變;而曾郁珺則詮釋出少年靖陽的任性與快意,成年靖陽一擲千金兩肋插刀的豪氣,這三位演員都有演出各自角色的特色。
演員中不能不提飾演竹嘯天的劉映秀,看完之後才發現她是《夜叉國母鍾無豔》的女主角鍾無豔,沒想到她的生行也如此出色,不論是身段還是唱功,都讓人印象深刻。然後,在這齣戲看到另一張劇場熟面孔,金枝演社的施冬麟的演出,算是一個小小的驚喜,金枝演社當家小生施冬麟的歌仔戲演出,依然吸睛如昔。
除此之外,我很喜歡舞台設計高豪傑以兩個轉盤做為舞台場景轉換的設計,其一可以打破鏡框式舞台的限制,其二則透過兩個轉盤不斷的轉動完成了所有的換場,其三則讓我有一種生命宛如一個不斷轉動的圓,將戲劇的時間感透過舞台雙效加成,最後,也因為這雙轉盤的舞台設計,讓最後一幕漫天飛花之下,秋月撐傘與文郎相望的一幕,顯得唯美且餘韻不絕。
音樂方面,這齣戲唱紅了台南哭,另外讓我印象深刻的還有“緣”,音樂、曲調與劇情的貼合度很高,尤其到了下半場,音樂發揮其催情和催淚的效果,也同時將劇中的情感烘托得更加深刻。
然而,這齣戲在我看來仍有不足之處,像是群戲的稍嫌混亂,還有幕與幕之間的銜接偶有突兀,這也是我在這齣戲看得比較辛苦的地方。
去年看了兩齣台灣春風歌劇團的作品,不論是《夜叉國母鍾無豔》還是《江湖四話》都讓我看見了這個劇團的野心和企圖,在劇本表現和導演手法上融合現代與傳統,在演員表演上除了向現代劇場取經之外也沒有拋下傳統曲藝的追求。
期待台灣春風歌劇團下一個十年,帶給更多觀眾無盡的感動。
劇名:江湖四話
編劇:劉建幗
導演:傅裕惠
演員:李佩穎、施冬麟(特邀)、曾郁珺(特邀)、廖珮宇、劉映秀、林佳閱、邱妤萱、馬小馬等。
道青春、憶青春,酸甜苦辣皆有過
回覆刪除喜雨臨、怯雨離,初戀滋味怎麼說
牛頭村外霽寒宵
危機四伏影動搖
遍地屍骨哭聲道
人事已非漫寂廖
歷經生死風雲變
飄泊江湖殺戮間
舊人相逢嘆緣淺
回首何人倚門簾
「江湖四話」是令人想狂按讚的好戲
十年出品威力果然不同~~
期待春風下個十年
創造更多值得回首的"往事"^^
江湖四話這齣戲確實讓人感受到春風十年的誠意,不只是年度製作,也是十年回顧之作。
刪除編劇劉建幗近年的編劇作品不斷地給人驚喜之感,其實,江湖四話一劇特別引用了布萊希特的劇場理論,然而,這個"武俠皮,青春骨"的題材,還是令身為看客的我很難被舞台上的疏離效果帶開情緒。
雖然群戲表現上仍有缺點(我一直覺得群戲頗有凌亂之感,一直到下半場才感覺稍好),但整體看來瑕不掩瑜,尤其是下半場情感的堆疊堪稱豐富,最後文郎獨自舞劍的片段,一直到劇末兩個輪盤舞台兩兩相對,在漫天花雨之下,撐著傘的秋月與歷經滄桑的文郎彼此相對,更凸顯了殘緣的餘韻,也給人一種“還將舊時意,憐取眼前人”的感懷,這一份水到渠成的收尾,也替這齣戲大大加了不少分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