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關於劇場]紅樓夢v.s賈寶玉



由於曾經看過《非常林奕華》在台北重演即將封箱的《賈寶玉》,所以,我對林奕華再度挑戰四大名著紅樓夢是帶著期待的。並且,從《賈寶玉》幾乎全體陰性敘述的角度徹底翻轉為男性視角的《紅樓夢》,也勾起我的好奇,到底編導會怎麼樣重新翻轉觀點,說出新意。

然而,看完之後,除了劇名三個字之外,我實在不知道全劇與『紅樓夢』原著到底關聯何在?明明劇中演員絮叨不停的台詞泰半脫胎自紅樓夢,但是,我仍然無法感受到這齣戲與紅樓夢有任何關係?本劇中文劇名為《紅樓夢》,英文劇名為《what is sex》,看了三個小時的戲下來,實在不理解全劇究竟要說甚麼?即便劇中演員接力似的說著紅樓夢的擷取段落,但也無法理解究竟選擇這些被挑選出來說書的段落與段落之間的關聯為何?演員們口中絮叨著文白交雜的台詞,而這些台詞與舞台上演員們的肢體表演交錯出的杆隔感究竟又指涉什麼?某些看似充滿象徵的角色如賈(假)太太又企圖象徵什麼?上半場看似凸顯「王熙鳳」一角,但男性演員們的演繹與編導蓄意的改寫原著,將角色的情節互換又是為什麼?如果企圖指涉「what is sex?」卻何以只看見刻意翻轉的操作卻感受不到這般作法背後的真義?

於是乎,我在觀看《紅樓夢》的同時,腦中對照著去年《非常林奕華》在台北重演即將封箱的《賈寶玉》。兩齣戲都以古典小說紅樓夢為本,兩齣戲同樣以編導偏愛的解構手法對原著進行拆解,兩齣戲皆可見充滿符號的舞台設計與多媒體。但是,《賈寶玉》清晰的敘述脈絡不只讓觀眾輕易地進入戲中,重點是透過重生的賈寶玉再次經歷一切,清楚地凸顯編導對紅樓夢一書中“青春”與“純愛”的註解,即便知道一切結果再重新經歷一次,青春的逝去與純愛的不復存在仍是人力無法扭轉地的宿命。所以,重生後的賈寶玉即便知曉了『三春去後諸芳盡』的結果,卻依舊無從遏止;即便知曉了父權維護者賈政隱藏在威權背後的苦衷,卻仍然無從消解;即便知曉了鳳姐欲以金玉良緣偷天換日取代木石前緣,也沒辦法翻轉錯誤。如此一來,重生的後設強化了原著大觀園中的女子們從一開始就被拍板定案的命運,也讓劇末尾聲賈寶玉唱的一首懺情曲將情感與情緒順利烘托到高點。

從觀看《賈寶玉》的感動,回到令我幾番坐立難安的《紅樓夢》,《紅樓夢》一劇只讓我感受到編導玩解構玩得走火入魔,解構原著、解構表演、解構角色、解構戲劇之所以被稱為戲劇的內在張力,我只看見舞台上一塊又一塊的"戲"支離破碎散落一地。另外,《紅樓夢》還有個子題《what is sex》,可惜的是,sex這個子題散落在各段的台詞或情境中,但僅只擦邊,無法連篇、沒有論述,更感受不到意念。

通盤來說,《紅樓夢》的演出像是一片片破碎斷裂的片段,難以拼湊,無法組合。最終,舞台上充斥著看似晦澀的詩意,實際上卻是全無章法的碎片,全劇的主軸也就被玩到全面消解。於是,即使一眾青春韶秀的演員們穿著好看有型的服裝站在設計極簡的舞台,即便燈光與多媒體已經努力增光,甚至劇末找來了韋禮安出來唱片尾曲,卻依舊無從挽回支離破碎的段落章節四散在舞台各處兜攏不來的窘境,以及全劇無力收束的尷尬與無從遮掩的蒼白。

這種蒼白感,與原著小說最後那"白茫茫一片真乾淨"的蒼涼感大相逕庭。我看完後只覺得空洞異常,猶如聽完了一場無法聚焦的話癆,只想著立刻衝出劇場或許才能得到救贖吧!
-----------------------------------------------------------------------------
很湊巧,當我寫完上述心得之後,我看到了本劇的文學顧問楊照為本劇所寫的文章,有一段文字是這麼說的:

『他說戲裡講的是那些「不悔、不懺、不悟」的人,原來說得那麼認真.這些人拒絕我們用簡單的方式去了解他們,去合理化他們的行為.他們藏在層層的自我壓抑與欺瞞的過程中,在每一個轉折,我們以為拐過彎就要遇見他們的「真心」時,林奕華卻無情地讓我們撞見另一層的心機與操控.就連最後一場尤三姐和柳鴻蓮之間最直接的生死對話,他都不讓我們得有機會為尤三姐一哭,發洩我們的壓抑.說真的,我從來不知道林奕華可以這麼堅持,一場一場撐著,凝視被種種庸俗力量穿透變形的慾望.這是一齣有悲劇張力,卻沒有救贖昇華的「硬戲」』。↓↓↓↓↓↓↓↓↓↓↓↓↓↓↓↓↓↓↓↓↓↓↓↓↓↓↓↓↓↓↓↓

說真的,我真的沒有看出甚麼『凝視被種種庸俗力量穿透變形的慾望』,也沒感受到『悲劇張力』,我只覺得一齣戲做到這種程度,編導到底想考驗試煉觀眾的耐性到甚麼程度?

另外,一齣戲結束,留下印象的只有片尾曲與多媒體,即便製作團隊們出來夫子自道,恐怕也很難自圓其說吧!
========================================
紅樓夢
編導:林奕華
音樂:陳建騏
燈光:陳焯華
舞台:蔡珮玲
演員:王宏元、王捷仟、王肇陽、朱宏章、周姮吟、時一修、莫子儀、盛鑑、黃俊傑、彭浩秦、黃健瑋、劉嘉騏、葉麗嘉、戴旻學(依姓名筆畫排列)

賈寶玉
導演:林奕華
編劇:黃詠詩
演員:何韻詩、周姮吟、路嘉欣、趙逸嵐、韋羅莎/謝盈萱(2012年第三度公演)、朱家儀/王安琪(2012年第二度公演)、楊芷瓔、潘奕如、許乃涵、賴盈螢、鄧九雲、葉麗嘉、吳鳳鳴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金庸劇]2019新倚天屠龍記-楊逍2.0篇

上一篇《一見楊逍誤終身》只聊到楊逍 1.0 ,接著來跟大家分享帥度更上一層樓的楊逍 2.0 。 原著裡,楊逍正式登場是第十四章,從旁觀者的視角描述「只見離身五呎之處,站在一個粗布長袍的中年書生。何太沖夫婦相顧駭然,這書生何時到達,從何處而來,事先絕無知覺。」接著,又描述了這位中年書生的外貌「但見他四十來歲年紀,相貌俊雅,只是雙眉略向下垂,嘴邊露出幾條深深皺紋,不免略帶衰老淒苦之相。他不言不動,神色漠然,似乎心馳遠處,正在想什麼事情。」 19 版林楊逍在暌違多集之後,於 12 集再度登場,正是原著中楊逍正式登場的一段。距離劇中逍芙戀又隔經年,一襲白袍飄飄,他一人踽踽獨行,臉上的神色宛如原著描述「神色漠然,似乎心馳遠處,正在想什麼事情。」多了鬍子的楊逍 2.0 版,有別於楊逍 1.0 版的傲氣畢露,眉宇之間少了青年時期收不住的狂狷,微歛的眉眼帶著沉鬱之氣,沒有太多表情的面孔,確實透出一抹神思邈遠,不知道正在想什麼的模樣。 林楊逍的形象,高度還原書中的楊逍,尤其是過去各版帥則帥矣卻未見的書生氣,林楊逍卻是俊雅之餘,還有一份書卷之氣,加之他的容貌清癯,不言不笑之時,確實隱然有種淒然之感。 看了多版倚天,唯有 19 版林楊逍猶如原著走出來的角色,神色宛然。 接下來是楊逍一角情緒跟情感轉折最劇烈的一段。一開始先是輕鬆閃過何氏夫婦的埋伏,並且依舊維持一貫的悠閒氣度折損對手。 19 版倚天設計楊逍的武術動作相當用心,總讓他負手在背,給人一種氣定神閒,談笑間舉重若輕的挫敗敵手的從容,同時也顯露出楊逍藝高人膽大的絕技。 隨著張無忌述說來意,楊逍的反應、楊逍的情緒轉折接續了《逍芙戀》的下半闕。在紀曉芙堅決不受利誘死於非命為《逍芙戀》寫下了驚心動魄的上半闕。乍聽情深緣淺的愛侶紀曉芙死訊的楊逍,則續寫了《逍芙戀》蕩氣迴腸的下半闕。 原著描述楊逍乍聞紀曉芙死訊時「楊逍心頭大震」、「本來臉色蒼白,這時更加沒有半點血色」、確認曉芙死訊不可置信竟至暈厥。一番大悲大痛的情緒,讓楊逍差點身首異處,完全不同於剛出場時「處變不驚的光明左使」形象。這一番描寫,讓紀曉芙片面描述的「逍芙戀」有了另一面的補足,逍芙兩人的情感遠比字面描寫來得深刻。紀曉芙的深情,已經用性命來註解,楊逍的深情,則用難以控制的悲痛來彰顯。 19 版的林楊逍用細膩的眼神、沉鬱的聲音表...

[金庸劇]2019新倚天屠龍記-楊逍1.0篇

曾經說過,金庸劇就是一種會讓我忍不住手賤點開的東西。然後,開了頭,就以「嫌貨就是買貨人」的態度看下去。 前三集,考驗觀眾的耐性,尤其是果郡王演出的張翠山。原著中的張五哥翠山跟妖女殷素素是前面1/4的主角,老爸幾乎搶盡兒子的風采,我看原著就喜歡老爹勝過兒子,老爸不只帥氣,還寫得一手好字,夜半看到美麗女森還會害羞臉紅不知所措,又帥又萌的屬性難怪素素下手很快。 但是19新倚天的果翠山一整油膩中年大叔貌,這不是張翠山啊 😱 😱 !!!!! 還好,就在我百無聊賴拿新倚天當背景時候,一個酷帥跩邪的白色身影橫空出世,「明教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光明左使,楊逍。」這種台詞沒講好就膩了,但是這個楊逍說起來一點都不違和。接下來,就看他負手在背,進退之間猶如散步,一面比武還不忘開口擠兌人。  (楊逍:林雨申飾   滅絕師太:周海媚飾) 只見楊逍酒樓撫琴飲酒,對上陣仗齊全的峨嵋派。楊逍對上滅絕師太依舊不改壞嘴本性,張口就是「為親夫報仇啊!」「想讓你的愛徒跟你親夫一樣嗎?」「啊你個死尼姑!」,激得滅絕師太森77,兩人開打破壞酒樓家具擺設樣樣來。 楊逍對陣滅絕師太時,還有暇順帶勾上紀曉芙,也開啟改編影劇版少不了的逍芙戀。原著裡,楊逍紀曉芙這一段情感金庸寫得隱晦。兩人怎麼相遇、相戀復又分離皆沒明寫,只有紀曉芙死前跟滅絕師太幾句輕描淡寫帶過。然而,紀曉芙卻用兩人的女兒名字「楊不悔」,為這一段情感留下耐人尋味的註腳。94年倚天屠龍記對「逍芙戀」濃墨重彩的改編,成功塑造孫興版楊逍。自此,翻拍倚天屠龍記,幾乎沒編劇不再「逍芙戀」下功夫。                                         (楊逍:林雨申飾    紀曉芙:鄔靖靖飾)                           而劇中用一段「代理保姆」的情節橋段,讓紀曉芙的良善本性得以發揮,也讓她重新省視「正邪...

[金庸劇]2019新倚天屠龍記 岳父大人心裡苦但是岳父不說-楊逍3.0篇

自從無忌哥哥被成功拱上教主之位,楊逍也進入事業第二春的嗡嗡嗡時期,這個時期楊逍最牽掛應該是「楊家有女初長成」,而在旁人起鬨下(說的就是小顛跟蝠王你們倆)的不悔 + 無忌曖昧的「小兒女情事」,楊逍有著身為人父盼能喜得嘉婿的期待(嗯…沒錯,就是教父的期待啦 ~ )。 從楊逍 2.0 轉調走入楊逍 3.0 ,最重要轉折即不悔情歸何處。 說起楊不悔情歸何處,真心覺得金庸真是楊姓帥哥後爹,只要姓楊又長得帥的,金庸虐起來沒在手軟的。所以,楊康死於中毒又被烏鴉啃食肉身;楊過斷臂並且被迫獨身十六年;楊逍鰥夫,養大的寶貝女兒竟然嫁給從前情敵。 金庸真的給楊逍設了一個難解復又難堪的局面,面對紀曉芙的前未婚夫殷梨亭,楊逍難免心懷感愧,所以在他能力所及能夠給予的彌補,他都願意出力,例如:讓楊不悔去照料、幫著張無忌上少林、武當追兇等等。 原著裡,僅一筆盪過楊逍內心起伏,「楊逍為紀曉芙之事,一直對殷梨亭極為抱憾,口中雖然不言,心裡卻立定了主意,決意竭全力為他報仇,更命女兒好好服侍,稍補自己的前過。」 在 19 版劇中,將原著短短幾句話鋪排出細膩的內心戲,楊逍也不辜負編劇的厚愛,層次分明的完成。首先在 23 集,明教諸人齊聚殷六俠養傷房間,楊逍所站位置距離殷六病榻最遠,這個走位安排可謂細膩。聽無忌跟殷六論及傷重的對話後,楊逍細膩的一個側身,燭光掩映下臉上神情透著難以言說的黯然。隨後,楊逍以篤定口吻開解歷練甚少的無忌,並用短短幾句話「讓明教上少林寺替你六叔報仇。」「教主真是心地善良,不用擔心,此事是對方挑釁在先,我們就是把事情問個究竟而以。」將無忌從困局中拉出來。楊逍細膩演出從內疚之情,到表達立場再到解惑少年教主惶惑之心的轉折,一氣呵成,自然流暢。當楊張二人再度來到殷六房外,聽見病中昏迷的殷六哭著喊不悔「曉芙」,無忌面對長輩情事,臉上閃過一絲尷尬,一旁的楊逍心境卻複雜許多。只見楊逍一聽「曉芙」隨即暗下眸光,臉上神情不是尷尬,而是舊傷被挑起的隱痛,然後眼眶一紅,深吸一口氣才穩住口氣對無忌說「事不宜遲,我們應該趕緊上少林。」說完強忍傷感,快步離去。 楊逍的表情跟肢體語言,恰好符合原著所書「楊逍為紀曉芙之事,口中雖然不言,卻一直對殷梨亭極為抱憾。」這一重尷尬又內疚的情緒,林雨申演來情真意切,深情不濫情,令人動人。 不過到此時為止,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