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劇場歌仔戲] 臥龍:永遠的彼日


三國這個大IP,從三國演義開始,發展出各類型文本,電影、電視劇、各類戲曲舞台劇作、動畫、電玩。早年以蜀漢為本位,近年多了不少曹魏視角的作品,例如對曹操的翻案,還有三曹父子的八卦逸聞,唐團作品《燕歌行》正是以曹家父子三人與河北美人甄宓為主角的三國作品。

時至今日,三國歷史與英雄豪傑們還能怎麼詮釋與寫出新意?

《臥龍:永遠的彼日》給出全新的角度,以「英雄的背影」作為描述視角,同時穿插交錯上一代的英雄們如何走向生命轉捩點的「那一日」。

當英雄逐漸凋零,活在後英雄時代的後繼者們,如何看待英雄留下的「遺產」?當他們也成為時代的主角又做出什麼選擇?

後英雄時代的繼承者們

劉禪不再是「長阪坡」凸顯趙雲驍勇忠誠的襁褓道具娃,也不是劉備扮演三國好老闆收買員工的摔地大頭娃。這一回,劉禪的舞台沒有親爹劉備、沒有奶爸諸葛亮,與他一起面對三國殘局的臥龍之子諸葛瞻,還有臥龍高徒姜維。

全劇開篇,正是「凡有井水處,皆在詠諸葛」,英雄的傳奇在巷弄街里處傳唱,就算連年征戰、強敵環伺,但只要丞相在,國家就有了定海神針,人們都相信「丞相老人家一定會有辦法的」。丞相不在了,這份期許厚望不能沒有接替者。所以,舉國上下把期待,都放在年方弱冠的臥龍之子—諸葛瞻身上。

諸葛瞻明白,自己擁有的一切皆因他有一個偉大的父親,眾人在他的身上尋找父親的影子。他不願當父親的影子,所以他只想逃。然而,身為兒子,諸葛瞻還是透過母親、劉禪、姜維,與父親留下的書表,拼湊起父親的模樣。八歲那年失落的願望,在國家瀕危之際,他彷彿穿越時空,與父親在同一片星空下完成,他終於明白困住他的並不是父親,而是「父子相異的落差」。父親的聲音,既遙遠又親近,他最終用自己的生命回應父親守衛一輩子的國家,以身相殉。

接續諸葛亮克復中原、復興漢室的繼承人,是弟子姜維。本為魏人的姜維,是諸葛亮首次北伐收復三郡時,一起歸附的降將。對姜維來說,在天水城門與蜀軍對峙的瞬間,卻是他得遇恩師的一眼萬年。從此他追隨諸葛亮,把諸葛亮未竟之願活成自己的畢生志業。劉禪打開成都城門投降的時刻,在劍閣駐軍的姜維,不接受「大漢已亡」的事實,於是,詐降鍾會並唆使叛魏,最後功敗垂成,乃是後話了。

異於諸葛瞻急欲逃離英雄的影子,也與姜維接棒英雄志業不同,身受諸葛亮言傳身教最多的後主劉禪,作為蜀漢之主,又是如何作為?遠方的硝煙把劉禪的記憶帶回建興六年,相父諸葛亮親領北伐大軍,成都城外旌旗飛揚,他望著相父登台點將的身影,巍峨如山的背脊扛起的是克復中原的使命。他眷戀的拉著相父的袖子提醒著:「給朕寫信,朕會好好讀您寫的出師表。」劉禪曾以為,相父一定會得勝還朝,沒想到北伐開啟的是連年征戰,他愈發不懂相父眼中依依東望的執著是什麼?面對戰爭,劉禪看見生命消亡。相父如此經天緯地,北伐數次皆無功而返,而平凡庸碌如他,「克復中原」只是妄念與妄想吧!

他選擇消極應對天下局勢,一方面沿用諸葛亮留下來的蜀漢僚屬,另一方面更改北伐國策,他不願再動兵戈。諸葛逝後三十年,當魏軍兵臨成都城下,劉禪手奉降表,欲以一己之辱換取百姓安全,然而,投降終歸是把求仁得仁或我為魚肉的選擇權交給征服者。 

那一日的相遇 永遠的彼日

劉禪也許並非不懂,相父《出師表》所言「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之意。只是,諸葛亮活著的時候,危急存亡還很遙遠,直到相父離開,他才體會失去相父「皇帝」有多難當。劉禪一遍又一遍看著相父的書表,終於讀懂,相父寫的不只是給自己的叮囑,更是回應先帝的託付與諾言。

臥龍之妻—黃月英,以同輩人的目光,親眼所見君臣二人「匡扶天下諾言」締結的那一日……

那個細雪的早晨,劉皇叔來到草廬前,人說「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得天下。」而他,還有時間爭逐大業嗎?半生戎馬,無立錐之地,屈居新野,四十六歲的他,不禁悵然,最初討伐黃巾起事的豪情難道只是一場虛空。然而,想到也許臥龍能為他帶來改變,他的豪情彷彿又有了希望,半生時間的時間都這麼過去了,就算一顧未能相見,就二顧。終於,三顧茅廬,得見臥龍。

劉皇叔望著諸葛亮湛然有神的眼眸閃動著光華燦爛,遂將大業藍圖和盤托出,他相信眼前的青年就是與他開創盛事的知己。躬耕南陽,潛龍未出的諸葛亮,聽著劉備描摹的盛世榮景,那盛景不就是他一直懷抱的夢想嗎?桓、靈以降,時局江河日下,百姓顛沛流離,他期待有朝一日得遇仁君,輔之臣之,此刻怎能不胸懷激盪,既見明主,他獻上《隆中對》。

從此以後,諸葛亮走出草廬,走入紛紛亂世,手上多了一柄指點山河的羽扇。

當《隆中對》天下三分之勢成形之際,已自立為帝的劉備以替關張兩位兄弟報仇為名討伐東吳,大軍順長江而下,起初勢如破竹。一切,從彝陵開始逆轉,江東陸遜誘敵深入,而後火燒連營,劉備退守白帝城。

那一日,白帝城永安宮傳來急召。諸葛亮率太子劉禪疾行奔赴行宮,病榻前,只剩一口氣的劉備當著諸葛亮、太子阿斗、內侍宦官的面說出:「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此言一出,宛如長了翅膀的浮言。爾後千年,總有後人究劉備的帝王心術,是試探忠誠的陰謀,亦或是逼其表態的陽謀。

然而,旁人聽來是陰謀或陽謀的公案,實則是君臣之間最後的交心。看著榻前涕泣的諸葛亮,劉備笑著嘆息「如今,朝中各派勢力,我若離去,恐你壓制不住,我只有這般說法,才能讓所有人明白,丞相才是我真正的繼承者,這是我能為你做的最後一件事情了。」

諸葛亮看著氣若游絲的劉備,浮現眼前的是「那一日」……

劉備依舊是草廬外求賢的劉皇叔,自己也仍是得遇明主的布衣青年,兩人一揖一拜之間,約定了承諾。接下來,就只剩下自己一人,扛起託付,用他的眼睛,替同行先走的知己與戰友們,眺望這一片烽煙未消的山河。

逆風而行 他僅孤身一人

大漢的未來,究竟該怎麼走?這是諸葛亮夙夜憂歎的使命。他深知,大漢偏安西南,若不以攻為守,終不免被強國侵吞。所以,唯有北伐還於舊都長安,大漢才能有未來。他以一人之勞,舉全國之力,明法治、安內政、興經濟、倉廩豐、兵甲足。終於,他肩負重託,孤身領著大漢踏上難如上青天的北伐之路。

北伐哪這麼容易,一出岐山、卻因自己誤判,讓馬謖守街亭導致戰局逆轉、無功而返。軍中浮動著流言蜚語,人人都說「丞相定不會重懲馬謖,了不起就打幾棍軍棍」。諸葛亮終歸得做出決斷,踏入牢獄,黯淡光線下,他質問著「馬謖,你該當何罪?」然而,他怎會不知,有罪的豈止馬謖一人。恍惚間,一記雷霆之聲「你可知罪」,他彷彿聽見先帝劉備的質問。先帝的追問逼他做出決斷,此時軍心浮動、人心不安,究責也得顧全大局、穩定軍民,所以有罪的只能是馬謖。可是,馬謖是自己視若子姪的人才,他不忍。但是,親若子姪命不該死卻一定得死的,又豈止馬謖一人,當年的劉封不也如此。曾經,為固國本,諸葛亮力勸先帝劉備賜死相伴數十載的義子劉封,當年先帝捨劉封,今日為了大局,輪到他得棄馬謖。

當馬謖獄中跪地叩首高聲說著「丞相必須給天下人一個交代,如此,馬謖死而無憾。」這一聲聲的迴響,逼催著,諸葛亮成了自己從沒想像過的模樣。

剩下的餘生,諸葛亮一次又一次的北伐,漢室未復,便一日不得稍停。建興十二年,諸葛亮走上五丈原,遇到最難纏的敵手—司馬懿。善藏也善避的司馬懿換上女裝,兩軍陣前,一身女裝的司馬懿劍舞遙謝諸葛亮的饋贈,並回禮一紙藥方。藥方上空無一字,諸葛亮明白,司馬懿看透他沒有時間了。但是,諸葛亮仍想,再爭取一些時間,只因那一日草廬之內的許諾,仍然未竟……

面對劉氏父子兩代知遇,諸葛亮終究無法如司馬懿事君僅是「君臣」而已。閉眼之前,輕輕舉起羽扇,這一生的使命,終於要落筆為款,彌留之際,他依稀又看見得遇知己的「那一日」……

羽扇終於落下,他的路走完了,三十年後的後話,他是再也看不到了……

關於演員

諸葛亮  唐美雲飾

全戲的靈魂人物,莫過臥龍—諸葛亮。當代無數優秀演員挑戰過這一位千古人物,自數年前《大軍師司馬懿之虎嘯龍吟》的晚年諸葛亮,今天終於又再見到形神皆備的丞相大人,唐美雲團長飾演諸葛亮是我近幾年惟二喜愛欣賞的。

從三顧茅廬、白帝託孤、誓師北伐,再到兵敗街亭斬馬謖,最終星落五丈原,唐團長細膩的演技呈現出不同階段的諸葛亮,特別是中晚年一人扛起蜀漢朝局的背影,那不就是「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精神,什麼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我在諸葛亮撫琴說著「我不是輸給你,我是輸給時間」、「我不是輸給你,我是輸給時間」,看到千年前的靈魂,在舞台上還陽。

戲中,諸葛亮不僅有史冊中千古一相的面貌,還有身為人夫、為人父的模樣。面對妻子,有著微妙的心意相通,公務再繁忙,必定記得一年中的一天,他不是大漢的丞相,而是月英的夫婿。朝廷上一言定邦的丞相,在夫人面前則是點好點滿求生技能,「不與夫人爭辯」、「夫人說得是」的安太座反應,實為夫婦相處金科玉律,唐團長將身為人夫的小無奈表現得相當〝可愛〞。

除了人夫,諸葛亮亦為人父,戲中,彌補了史冊中諸葛亮與兒子聚少離多的遺憾,父子兩人跨越時空的星空對話,諸葛亮慈愛的看著阿瞻說出「最高興的那一天就是你出生的那天」,還有充滿父輩溫柔寬厚的讓下一代活出自己的模樣,那般寬容且釋懷的神情,莫名的令人鼻酸,唐團長將諸葛亮的父親形象塑造的飽滿又溫暖。除了與兒子阿瞻的互動,諸葛亮的父親形象也體現於與後主劉禪的互動中。戲中總見諸葛亮對阿斗諄諄教誨、循循善誘,用自己的背脊撐起劉禪的天。劉禪也在憶起相父時說道:「這個世界上只有相父,是對我懷抱最多期待的人,再也沒有其他人如相父了。」這一對幼主與權臣,一個信賴倚重、一個無私輔佐,翻開史冊,也僅只諸葛亮與劉禪這一對了。

劉禪  小咪飾

說到劉禪阿斗,在許多戲劇中,他若不是道具娃,就是一個長不大的遲緩兒。《臥龍:永遠的彼日》既出動戲精小咪來演劉禪,令人未看先期待。果然,劉禪上場的第一場戲,就在嘻笑調侃間,傳達出獨特的「清醒」,這份清醒是對自己的「自知之明」。

他不像女婿諸葛瞻那麼糾結,既知這輩子拍馬也追不上先帝,倒也乾脆地接受自己的「不肖」,畢竟日子總有往前走的辦法。這種人間清醒的自清與自嘲,小咪演來得心應手,不只是詼諧好笑,在逗趣的唱念作打之間,還傳遞出生命的態度與智慧。

做為前後兩代人的連結,劉禪的戲份常穿梭於回憶與現實之間,最精彩的一段莫過「相父北伐」的那場戲。只見回憶中的劉禪還像個沒長大依賴父親的孩子,天真且簡單的看待北伐,所以他可以輕快的拉著相父的袖子撒嬌,彷彿相父只是出趟遠門,很快就會回來了。只見小咪版劉禪前一秒還天真地歡送相父出征,下一秒轉過頭回到現實,北伐就是犧牲一批一批年輕生命的不歸路,劉禪滿臉不解與痛苦,隨即命諸葛瞻去阻止姜維北伐出兵,一轉身就是另一副君王面孔,小咪的劉禪堪稱戲劇史上最豐滿立體的阿斗,沒有之一。

劉備  唐文華飾

《臥龍:永遠的彼日》另一個非常重要角色,非劉皇叔—劉備莫屬。

戲中給劉備的戲分並不多,主要三場大戲:「三顧茅廬」、「白帝託孤」與「斬馬謖」,演繹出劉備一代雄主的氣魄。這一回,唐團再度邀請唐文華老師跨刀演出,唐文華老師是國光首屈一指的老生,扮起劉備光是氣質與氣度極有說服力。三顧茅廬見了唐團長的臥龍先生,一開口就將「三國最強直銷藍鑽」劉備的魅力值催到最高點,唱起君臣主()()曲,歌詞唱出天下太平、海晏河清的景象,真是讓人忍不住想立()()()()。雙唐合唱君臣心中理想的《樓臺會》曲調一出,媽呀,太洗腦了,本曲堪為年度歌仔戲洗腦神曲。

「白帝託孤」則呈現出劉備洞悉人心且掌握人性的領袖特質。情節中兩段對話從「阿斗若不成材,先生可取而代之」到「朝中派系林立,此言是為了讓所有人知道你才是我真正的後繼者」,唐文華的表演,從聲調到肢體,舉重若輕的一錘定音,這就是一代豪傑治國的手段。再來最驚豔的則是「斬馬謖」,劉備的音容赫然出現在牢獄之中,君臣今昔對照「殺劉封」與「斬馬謖」兩者糾結的異同,劉備以己為鑑提醒諸葛亮,為政者總要面對不得已的犧牲與割捨。唐文華的劉備,既豪邁又細膩,也許更貼近史冊中的劉備。 

黃月英 原許秀年飾/曾玫萍代演

《臥龍:永遠的彼日》的女主角,臥龍之妻黃月英本是由秀年娘子飾演。但因身體不適,臨時換角,由青年演員曾玫萍救火代演。

謝幕時,第一滴感動的淚水就獻給玫萍。陣前換角,臨危受命,玫萍將黃月英一角,穩穩地接住,甚至,我還在玫萍的表演中,隱約看到秀年娘子的影子。特別是與諸葛亮夫妻相處的戲份,在提到「連聖上都擔憂子嗣賜了美女為妾」時,言表之間流瀉出一個聰慧女子的小小醋意,這宜喜宜嗔的模樣,真有秀年娘子的風貌。

下半場,黃月英再出場已是老夫人的狀態,一出場就鎮住姜維對阿瞻的質問,並且面對不諒解父親的阿瞻,講出最深刻的一句話「你父親一直都是逆風而行,只有他一個人。」這段台詞,玫萍說來令人備感酸楚,也呼應三顧茅廬最後,她望著臥龍離開的背影,明白至此之後,這個男人不再是自己一人的丈夫,他是天下人的臥龍。

黃月英一角,是全戲還原諸葛亮做為一個人,而非神話存在的重要視角與聲道。

p.s1希望秀年娘子早日康復,盼望巡演場可以看到秀年娘子的月英登上舞台。

p.s2玫萍的進步好明顯,這次的代演,讓我看到玫萍的可能性。

諸葛瞻  林芳儀飾

「不肖子男團」的另一個要角—諸葛瞻,此角為戲劇史上的先河。看過許多三國作品,第一次看到諸葛瞻做為一個成形的角色躍上舞台。

林芳儀飾演的諸葛瞻一登場就丰神俊朗,帥炸全場。這麼帥氣的諸葛瞻駁斥眾人往他身上拋過來的讚美「我可沒有身長八尺,然後我也不會彈琴」,那口氣與神情,十足傲嬌。

戲中諸葛瞻當著姜維的面直指父親是個失敗者,賭氣的神情反而洩露他的言不由衷,也洩露他想要獨佔專屬自己的父親形象。最後,換上戎裝的諸葛瞻,走到浩瀚星空下,星空下恍惚與父親相遇,終於他們在同一片星空下促膝長談。

望著諸葛亮,阿瞻的眼中有孺慕,從父親口中得到寬慰與鼓勵,似乎找到力量,他也有自己的道路,那瞬間,芳儀的阿瞻不再逃,名為「承擔」的勇氣讓他平靜得面對大廈將頹的時刻,走下歷史舞台。

一直覺得,芳儀擅長演出帥氣的公侯王子,上回《夜未央》的劉據、這回《臥龍:永遠的彼日》的阿瞻,都讓人看到在巨大的父執輩之下,雖不強勢,卻仍奮力掙扎的角色,這樣的詮釋,令人心疼。

姜維  鄒慈愛飾

姜維一角在開演前臨時換角,由國光劇團知名老生鄒慈愛來飾演。鄒慈愛的姜維令人驚喜萬分,最精彩的一場戲,莫過是與諸葛瞻的戰和之爭,面對主和的諸葛瞻,姜維不可置信,恩師的意志竟然是被自己的兒子所阻斷,直到諸葛瞻脫口「諸葛亮是一個失敗者」,姜維駁斥之際滿是失望。這一段,深刻感受為延續諸葛亮的意志,姜維有多堅定。戲雖不多,但鄒慈愛演出穩定,是個令人很安心的演員。 

關羽/趙雲/司馬懿  杜健瑋飾

這次除了曾玫萍的進步令人欣喜,另一個進步看得見的演員,莫過一趕三的杜健瑋,特別要提的是司馬懿一角的詮釋。司馬懿的出場,正是最後一次北伐,魏蜀兩方已對峙數月,諸葛亮為激將龜縮不戰的司馬懿,特別送了一襲女裝企圖激怒司馬懿,企圖逼魏軍正面交鋒。善於避戰的司馬懿不接受激將,反而穿上女裝,在兩陣之間遙謝諸葛。只見杜健瑋穿著女裝舞劍,氣定神閒中又故意透出幾分女態,除了反激將諸葛,亦表達出魏國大都督的老謀深算。這場戲,杜司馬對峙唐諸葛,還真有勢均力敵之感。最後,司馬懿說出自己與諸葛亮的差距,除了再度戳諸葛痛處,另一方卻隱然透露羨慕,這些心境變化,杜健瑋皆有細膩的表現,身為唐團老觀眾,看到小杜變得成熟,也甚感動。

其他扮演歌隊的群戲演員們,也恰如其分的適切,唐團的演員,一直都是令觀眾非常安心的組合,期待更多的小唐果逐漸成熟,獨當一面。

關於劇場二三事

《臥龍:永遠的彼日》的主軸為兩條時空線,兩條時空線穿插交錯。如何在舞台空間呈現不同時間線的交錯,不同空間的穿插,以及編劇與導演的蒙太奇手法在舞台上如何呈現,必少不了舞台設計、影像設計與燈光設計的魔法。

首先是舞台設計,王世信老師以「山」與「船」打造出蜀漢的視覺意象,山者象徵蜀地崇山峻嶺,山勢綿延;船者象徵大漢如航行的船,航向難以預料的未來。並且移動的設計,在不同的片段,時而如山,時而如船,是舞台上鮮明的意象。

空間的意象打造出來之後,接下來是時間的魔法。不同時間線的呈現,在本劇中,燈光設計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有兩個印象特別深刻的燈光魔法瞬間,一個「白帝託孤」的最後,諸葛亮與劉備分立舞台兩側,關張兩兄弟前來接引劉備,關張兩兄弟走到舞台前方,燈光丕變,落在劉備身上的光轉暗,和仍在亮處的諸葛亮做為區隔,君臣兩人至此陰陽相隔。另一個是「斬馬謖」,當諸葛亮與劉備在牢獄中〝靈魂對話〞的時候,燈光幽暗迷離,將對話的時空架空於原本的時間線外,待得劉備退去,馬謖現身,燈光以〝特寫〞光束直接映照馬謖身上,燈光令時間感回到明確的當下,這是非常精確且漂亮的時光切換。

舞台上的時間魔法,精確的切換賴燈光,情境與氣氛的切換就由影像來負責。這齣戲的影像用得印象深刻處莫過第一場戲後,螢幕上編年紀事的字卡,一個又一個歷史時間編年而過,那是大歷史的時間線,然而,舞台上每一個人物活得不僅只有歷史記錄的時刻,流淌過去的不僅是歷史更是人物們的人生,把人從大歷史的敘述翻出來,是非常亮眼的處理。

唐團近幾年的作品,從《光華之君》、《冥遊記》再到《臥龍:永遠的彼日》,可以看到編劇、導演與演員三方的完美配合,作品也進入新一波的成熟期。這三個作品,編劇陳健星不只做到把故事說好,更將對角色的思索、對歷史的反思以及穿透古今的人性與人情,以更純熟的編劇手法置入作品之中。並且,健星總是從更溫柔的筆觸去捕捉歷史縫隙中,人物的悲喜,並賦予溫暖的同理,也以此連結當代人們的情緒。而君芳導演也總能將劇本的文字轉譯為劇場具象的語言與符號,使得編、導、演三者如三足鼎立,彼此平衡且流暢。 

《臥龍:永遠的彼日》是一個把英雄還原成一般人的故事,不只重新賦予諸葛亮人性的一面,也讓歷來被丑角化的劉禪有個說話的機會,還有總被強調仁德卻依然有雄才、有政治謀算的劉備,與史書僅寥寥數行但卻以身殉國的諸葛瞻到底從父親處傳承了什麼。 

劇中人的悲歡喜樂,也在看戲的當下感染觀眾,穿越千年,有些感情與情結,始終沒變,也始終讓人共感。 

導 演|戴君芳

編 劇|陳健星

演 員|唐美雲、唐文華(特邀)、小咪、許秀年、曾玫萍、林芳儀、鄒慈愛(特邀)、杜健瑋暨唐美雲歌仔戲團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歌仔戲演員]似水流年,那些令我難以忘懷的角色-《冒辟疆》

(圖片來源:網路) 《江南才子 明末遺少--冒辟疆的流離人生》 在聊冒辟疆這個角色之前,想先分享一下我看陳亞蘭小生在電視歌仔戲演出的角色特性。 亞蘭小生加入楊麗花歌仔戲團之後,除了第一年因為還是新人,所以尚未演出較具分量的角色。不過,她蟄伏的時間不長,很快的,到了楊團第二年,就開始挑大樑演出男一號(鐵漢柔情中飾金滿堂),接著又演出和楊團長對壘的第一反派,龐涓(孫臏與龐涓)。自此之後,亞蘭小生在楊團的位置幾乎就已奠定,她是楊團的副生,楊團長擔綱主角的時候,亞蘭小生幾乎就是第二男主角。 打從亞蘭小生加入楊團之後,楊團的戲從武俠奇情走回了歷史老戲的路子,大多時候擔任第一男主的楊團長飾演的角色多數是歷史上真有其人的人物。然而,身為男二號的亞蘭小生,所演的角色就未必全都是真實的人物,也可以說,亞蘭小生詮釋的杜撰人物多過真實歷史人物。對於演員來說,詮釋純粹的虛構人物,少了歷史形象的包袱,多了自我揮灑的空間,可以說,角色是由編劇和演員一起塑造起來的,好的演員可以讓一個虛構的角色在演出的過程中長成一個有血有肉的人。 而演起歷史上真實存在的歷史人物,對於演員來說就多了一重對角色的歷史形象理解。畢竟,如果一個演員把謀定後動的孔明演成一個衝動派,肯定引來罵聲一片,這是演員在演繹歷史人物不得不忽略的要點。 所以,在聊亞蘭小生在順治與康熙一劇飾演的冒辟疆之前,不得不說一下冒辟疆是何許人? 冒襄(1611年-1693年),字辟疆。和方以智(1611-1671),陳貞慧(1604-1656),侯方域合稱明末四公子之一。 明亡之前,冒辟疆是出身書香世家的文人公子,明亡之後,是他顛沛流離生涯的開始。雖然明亡之後,南方陸續建立起南明政權,然而風雨飄搖的南明小朝廷並沒有眾志成城的在復明大業上努力,反而延續晚明腐敗的政治,權奸亂政,整個弘光小朝廷就如一鍋稀泥,而冒辟疆這樣一個曾和明末文人團體復社過從甚密的讀書人就成了朝廷權奸政治鬥爭下的犧牲品,於是他開始帶著家人妻小四處流離,這段時間,他從如皋到南京,在南京被構陷入獄,後來得以出獄還是因為弘光小朝廷倒台了,他才得以逃出生天。然而,他的流離還沒結束,接著他又從南京逃往浙江鹽官,這一路顛沛流離,“遇大兵,殺掠奇慘”,“僕婢殺掠者幾二十口,生平所蓄玩物及衣具,靡孑遺矣”。 經此一劫之後,冒襄自

[金庸劇]2019新倚天屠龍記-楊逍1.0篇

曾經說過,金庸劇就是一種會讓我忍不住手賤點開的東西。然後,開了頭,就以「嫌貨就是買貨人」的態度看下去。 前三集,考驗觀眾的耐性,尤其是果郡王演出的張翠山。原著中的張五哥翠山跟妖女殷素素是前面1/4的主角,老爸幾乎搶盡兒子的風采,我看原著就喜歡老爹勝過兒子,老爸不只帥氣,還寫得一手好字,夜半看到美麗女森還會害羞臉紅不知所措,又帥又萌的屬性難怪素素下手很快。 但是19新倚天的果翠山一整油膩中年大叔貌,這不是張翠山啊 😱 😱 !!!!! 還好,就在我百無聊賴拿新倚天當背景時候,一個酷帥跩邪的白色身影橫空出世,「明教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光明左使,楊逍。」這種台詞沒講好就膩了,但是這個楊逍說起來一點都不違和。接下來,就看他負手在背,進退之間猶如散步,一面比武還不忘開口擠兌人。  (楊逍:林雨申飾   滅絕師太:周海媚飾) 只見楊逍酒樓撫琴飲酒,對上陣仗齊全的峨嵋派。楊逍對上滅絕師太依舊不改壞嘴本性,張口就是「為親夫報仇啊!」「想讓你的愛徒跟你親夫一樣嗎?」「啊你個死尼姑!」,激得滅絕師太森77,兩人開打破壞酒樓家具擺設樣樣來。 楊逍對陣滅絕師太時,還有暇順帶勾上紀曉芙,也開啟改編影劇版少不了的逍芙戀。原著裡,楊逍紀曉芙這一段情感金庸寫得隱晦。兩人怎麼相遇、相戀復又分離皆沒明寫,只有紀曉芙死前跟滅絕師太幾句輕描淡寫帶過。然而,紀曉芙卻用兩人的女兒名字「楊不悔」,為這一段情感留下耐人尋味的註腳。94年倚天屠龍記對「逍芙戀」濃墨重彩的改編,成功塑造孫興版楊逍。自此,翻拍倚天屠龍記,幾乎沒編劇不再「逍芙戀」下功夫。                                         (楊逍:林雨申飾    紀曉芙:鄔靖靖飾)                           而劇中用一段「代理保姆」的情節橋段,讓紀曉芙的良善本性得以發揮,也讓她重新省視「正邪」「善惡」的意義。於是,本來與楊逍站在對立方的紀曉芙,不再用「正邪濾鏡」看楊逍,才有對他交心的可能。交心之後,眼前的楊逍,雖驕傲自復、各種霸氣酷跩,但卻從不虛偽,也不屑於表裡不一。不再只是明教魔頭的楊逍,多了其他面向,才有後來傾心後雖不能拒,卻仍舊暗自情牽的情意。 楊逍在這一集半展示了無處不撩妹的技能點,表現尤其好的是言語撩撥,例如:「我楊逍從來不用強的」、「求之不得、輾轉反側,應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