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劇場歌仔戲】冒壁鬼


傳統戲曲一直都有「為國家」、「為政治」〝教化〞人民的忠孝節義故事。 訴諸「國家暴力」的題材卻抓腦袋也想不出來,即便是『趙氏孤兒』也把重點放在亂臣賊子與忠臣孝子的善惡正邪之爭。 但是,翻看史冊,許多被冠以「時代悲劇」的故事,其悲劇的始作俑者實乃國家暴力的黑手,國家暴力巨大且盤根錯節,往往受害者只看到作為打手的鷹犬,而看不見,亦或是不敢往更深處深究真正的元兇。另一方面,國家暴力籠罩如黑夜的幽靈,一雙鬼眼監控著每一個個體,隨時伺機狩獵〝他認為對權力產生威脅的人〞。 非常難得,時至今日,終於看到一齣歌仔戲,以「訴說國家暴力」為題,藉由戲曲的外殼,述說屬於台灣這塊土地的「國家暴力」的往事。

【雖生如死的人】
一堵牆,隔開了他的人生。牆外的前生,他是敢為不公不義鳴放的有為青年、他是作育青青學子的師者,他有家人、有好友、有前程,也有村里的敬重,但這一切從他被「國家暴力」獵殺的那一刻開始,嘎然而止。 牆內的餘生,明明活著卻如死去,他的名字成為禁忌、他的過去沒有人敢開口提起,他成為牆裡的一抹幽魂。 為了爭取別人的公義,他累及家人好友,最後,不忍再拖累好友一家安危,他選擇消失,讓自己成為鄉裡的一則佚事。 

他不只是劇中角色梁清江,他也是台灣從228到白色恐怖時代一個又一個死於國家暴力迫害下不屈人格者的縮影。 當劇中人對著冒死藏匿自己的好友說出:「沒有人是別人,那些發生在別人身上的不公不義若沒有人願意挺身而出。有一天,當不公不義發生在你身上、我身上的時候,就再也沒有人會發聲了。難道,這就是我們想要的世界?」 

我想起了一首小詩:
『起初,納粹抓共產黨人的時候,我沉默,因為我不是共產黨人。當他們抓社會民主主義者的時候,我沉默,因為我不是社會民主主義者。當他們抓猶太人的時候,我沉默,因為我不是猶太人。最後當他們來抓我時,再也沒有人站起來為我說話了。

【倖存下來的人】
在國家暴力強大襲擊之下,首當其衝的是脊梁骨最硬的那些人格者,他們未必無懼,但恐懼也沒有讓他們停下對抗。 最硬骨的人總是率先倒下,然後,留下來的,不論是家人、親友,又或是有交集的人們,他們又是如何倖存下來? 

倖存者中,有人忍辱負重的把薪火保留了下來,他們過得沒有比離開得好更好,暴力如幽靈壟罩在後,他們必須隱忍著、若無其事的打落門牙和血吞,他們是高壓控制下,將善意涓滴留存成土壤下的伏流。因為有他們的隱忍,才能將犧牲的意義傳承下去。 

倖存者中,也有人如禁聲的寒蟬,小心翼翼地不敢多說一句話、多踏一步路,如驚弓之鳥一般的張看著,監控的網界線究竟在哪?從此之後,他們說得每一句話,都要自我審查、自我過濾。他們是沉默的多數,也是國家暴力下罹患失語症的受害者。劇中忍受威逼與生命威脅仍要護著好友性命的金元寶一家人,是忍辱負重,也是善良敦厚的護持者。而丈夫失蹤,作為受害者家屬的周盈,則佯瘋倖存,只能說著瘋話,她是暴力下失語般異曲同工的體現。

【保存記憶的人】
在國家極端暴力之下,也總有一些人如接收訊息的天線,一點一滴地收拾起散佚的私語,搭瓦砌磚的把國家暴力企圖掩蓋的、抹去的,那些不公不義、壯志難酬、勇敢爭取的血的記憶,保存下來。劇中的祖孫兩代師公,從阿善師到阿通師,作為保存記憶的擺渡人,那些受苦的、有名的、無名的靈魂,因為記憶與歷史的留存,讓他們不至於像是從未存在過一般。

戲的最後,在悲劇發生很多很多年之後,在很多很多莫名消失的人之後,終於走到天光漸亮的時分,雖說加害者仍躲在影綽綽的簾幕後,還不能把它拖到台前贖罪,但起碼把被害者的名字找回來、把輪廓從掩埋的沙塵中撥清。受迫害的過去,看似代遠年湮,其實沒有那麼遙遠。 轉型正義的現在,總算起了開頭,正義的路還是那麼長。

【關於歌仔戲本身】 
編劇陳健星維持他創作時對人的溫柔與疼惜,他將白色恐怖下時代的縮影,改編在幾個主要劇中角色身上。他的筆下呈現對苦難靈魂的悲憫不論是正面迎擊國家暴力的主角梁清江、又或是忍辱負重藏匿好友的金元寶一家人、又或是為了心懷善念裝神弄鬼的師公阿善師,以及背負最多傷痛只能裝瘋失語的周盈。劇中最大的懸念,也是編劇健星的溫柔,不捨將人性的撕裂進行到底,不讓人性中的善良與怯懦圖窮匕見,而猶有溫情的讓倖存者的內疚不至於痛得撕心裂肺。

《冒壁鬼》由唐美雲歌仔戲團的青年團領銜,團長唐美雲老師客串兩代師公祖孫。不得不說,唐美雲老師的客串畫龍點睛,更在短短一場「假附身真傳話」的起乩戲中,假作附身扮演受難者情真意切的將遺言交代給倖存的受難者妻子周盈,言簡意賅卻情意綿長的囑託,要活著的人好好照顧自己、好好的活下去。那些充滿情感的,最後的叮嚀,就如同白恐時代入獄的被害者,那些無從寄出的家書,沒有怨天怨地的控訴、沒有怒氣衝天的恨意,反而是細密的溫柔,深情的道別,捨不得留下一點恨意讓倖存的家人覺得痛。

唐美雲老師精湛的演出,在短短的幾句遺言交代中,催出了好多觀眾抽氣得哽咽。然後,隨著鷹犬追殺,趕緊回到「退駕」狀態,並且流露出市井小人物雖有善心,但仍不忘保住小命的市儈心性,角色一轉三折的無縫銜接,精彩非常。這一段戲,與兩年前的《問美雲知道》中唐老師一趕三演道士、唐明皇與楊貴妃的靈魂對話有異曲同工之妙。

除了唐美雲老師精湛的演出,青年團中飾演金元寶的李嘉與妻子玉女的吳品諼,是這次很亮眼的一對。李嘉的金元寶在全家人面臨生命威脅下仍援救並藏匿好友,他演出小人物的情與義與兩難,在情跟義的天平兩端,他小心翼翼卻依舊勇氣難得,李嘉演得很真實。而飾演元寶妻子玉女的吳品諼是唐團常見的演員,這一次的角色聰明慧黠,她雖是一介女流,但她也有與丈夫一樣的仗義。即便到最後,威脅的壓力難以扛住,我們仍佩服她前面對丈夫義助藏匿朋友的支持,也佩服這個小女子幾番化險為夷的慧心,吳品諼演出靈動,並且聲腔明亮悅耳,讓人對她的演出印象深刻。

扮演國家鷹犬的小杜杜健瑋,第一場逼供的戲,一出場的聲音唱腔就令人驚艷,看小杜的戲很多年了,沒想到他進步如此之多,已經進化成能演能唱的優秀演員了~

除了演員之外,喜歡這次的舞台設計。在小巧的舞台上,利用滑動的兩個磚牆景片,靈活的將劇中的空間作出富有層次的變化。

為什麼我們要一直說這些故事,而無法像這個社會另外一群人總愛說「228跟白色恐怖都是政治操弄」、「為什麼不能讓過去就過去了」那般讓往事如煙? 

最後,僅以節目單編劇健星的話來收尾: 「說故事是為了不要遺忘,傷痛與怨恨會隨著時間逐漸遠去,那些在黑暗中曾經奮力閃現的光輝,那些人那些事,將鼓舞著現在的我們,雖死猶生。」



★備註 施儒珍之牆 劇中角色梁清江,取自台灣白色恐怖時代真實事件,施儒珍之牆。 施儒珍於二戰結束時,曾對國民黨政府抱有幻想,加入三民主義青年團協助接收日產、迎接國民兵來台,直到228事件爆發他才終於清醒,進入了左翼的讀書會試圖推翻國民黨政府,但1951年讀書會的黃樹滋被捕自首後把成員全盤托出,施儒珍因此開始逃亡,留下妻子與兩個年幼的孩子。 施儒珍先在舅舅家躲了三天,舅舅因此被牽連判刑3年,後來輾轉短暫躲避在幾個親戚後,逼不得以只能找上與他最親近的弟弟施儒昌,施儒昌跟堂伯談妥,在堂伯家中挖了地洞讓施如珍躲了2年,後來又在自己家中廚房牆壁砌出一個夾層,施儒珍直到過世前,都生活在那面牆中。 自囚牆壁的17年,除了尿桶跟枕頭,只有一把自殺備用的小刀的伴隨著他。 這不是時代悲劇,若沒有加害者,何必自囚至死?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劇場歌仔戲] 臥龍:永遠的彼日

三國這個大 IP ,從三國演義開始,發展出各類型文本,電影、電視劇、各類戲曲舞台劇作、動畫、電玩。早年以蜀漢為本位,近年多了不少曹魏視角的作品,例如對曹操的翻案,還有三曹父子的八卦逸聞,唐團作品《燕歌行》正是以曹家父子三人與河北美人甄宓為主角的三國作品。 時至今日,三國歷史與英雄豪傑們還能怎麼詮釋與寫出新意? 《臥龍:永遠的彼日》給出全新的角度,以「英雄的背影」作為描述視角,同時穿插交錯上一代的英雄們如何走向生命轉捩點的「那一日」。 當英雄逐漸凋零,活在後英雄時代的後繼者們,如何看待英雄留下的「遺產」?當他們也成為時代的主角又做出什麼選擇? 後英雄時代的繼承者們 劉禪不再是「長阪坡」凸顯趙雲驍勇忠誠的襁褓道具娃,也不是劉備扮演三國好老闆收買員工的摔地大頭娃。這一回,劉禪的舞台沒有親爹劉備、沒有奶爸諸葛亮,與他一起面對三國殘局的臥龍之子諸葛瞻,還有臥龍高徒姜維。 全劇開篇,正是「凡有井水處,皆在詠諸葛」,英雄的傳奇在巷弄街里處傳唱,就算連年征戰、強敵環伺,但只要丞相在,國家就有了定海神針,人們都相信「丞相老人家一定會有辦法的」。丞相不在了,這份期許厚望不能沒有接替者。所以,舉國上下把期待,都放在年方弱冠的臥龍之子—諸葛瞻身上。 諸葛瞻明白,自己擁有的一切皆因他有一個偉大的父親,眾人在他的身上尋找父親的影子。他不願當父親的影子,所以他只想逃。然而,身為兒子,諸葛瞻還是透過母親、劉禪、姜維,與父親留下的書表,拼湊起父親的模樣。八歲那年失落的願望,在國家瀕危之際,他彷彿穿越時空,與父親在同一片星空下完成,他終於明白困住他的並不是父親,而是「父子相異的落差」。父親的聲音,既遙遠又親近,他最終用自己的生命回應父親守衛一輩子的國家,以身相殉。 接續諸葛亮克復中原、復興漢室的繼承人,是弟子姜維。本為魏人的姜維,是諸葛亮首次北伐收復三郡時,一起歸附的降將。對姜維來說,在天水城門與蜀軍對峙的瞬間,卻是他得遇恩師的一眼萬年。從此他追隨諸葛亮,把諸葛亮未竟之願活成自己的畢生志業。劉禪打開成都城門投降的時刻,在劍閣駐軍的姜維,不接受「大漢已亡」的事實,於是,詐降鍾會並唆使叛魏,最後功敗垂成,乃是後話了。 異於諸葛瞻急欲逃離英雄的影子,也與姜維接棒英雄志業不同,身受諸葛亮言傳身教最多的後主劉禪,作為蜀漢之主,又是如何作為?遠方的硝煙把劉禪的記憶帶回建興六年,

[歌仔戲演員]似水流年,那些令我難以忘懷的角色-《冒辟疆》

(圖片來源:網路) 《江南才子 明末遺少--冒辟疆的流離人生》 在聊冒辟疆這個角色之前,想先分享一下我看陳亞蘭小生在電視歌仔戲演出的角色特性。 亞蘭小生加入楊麗花歌仔戲團之後,除了第一年因為還是新人,所以尚未演出較具分量的角色。不過,她蟄伏的時間不長,很快的,到了楊團第二年,就開始挑大樑演出男一號(鐵漢柔情中飾金滿堂),接著又演出和楊團長對壘的第一反派,龐涓(孫臏與龐涓)。自此之後,亞蘭小生在楊團的位置幾乎就已奠定,她是楊團的副生,楊團長擔綱主角的時候,亞蘭小生幾乎就是第二男主角。 打從亞蘭小生加入楊團之後,楊團的戲從武俠奇情走回了歷史老戲的路子,大多時候擔任第一男主的楊團長飾演的角色多數是歷史上真有其人的人物。然而,身為男二號的亞蘭小生,所演的角色就未必全都是真實的人物,也可以說,亞蘭小生詮釋的杜撰人物多過真實歷史人物。對於演員來說,詮釋純粹的虛構人物,少了歷史形象的包袱,多了自我揮灑的空間,可以說,角色是由編劇和演員一起塑造起來的,好的演員可以讓一個虛構的角色在演出的過程中長成一個有血有肉的人。 而演起歷史上真實存在的歷史人物,對於演員來說就多了一重對角色的歷史形象理解。畢竟,如果一個演員把謀定後動的孔明演成一個衝動派,肯定引來罵聲一片,這是演員在演繹歷史人物不得不忽略的要點。 所以,在聊亞蘭小生在順治與康熙一劇飾演的冒辟疆之前,不得不說一下冒辟疆是何許人? 冒襄(1611年-1693年),字辟疆。和方以智(1611-1671),陳貞慧(1604-1656),侯方域合稱明末四公子之一。 明亡之前,冒辟疆是出身書香世家的文人公子,明亡之後,是他顛沛流離生涯的開始。雖然明亡之後,南方陸續建立起南明政權,然而風雨飄搖的南明小朝廷並沒有眾志成城的在復明大業上努力,反而延續晚明腐敗的政治,權奸亂政,整個弘光小朝廷就如一鍋稀泥,而冒辟疆這樣一個曾和明末文人團體復社過從甚密的讀書人就成了朝廷權奸政治鬥爭下的犧牲品,於是他開始帶著家人妻小四處流離,這段時間,他從如皋到南京,在南京被構陷入獄,後來得以出獄還是因為弘光小朝廷倒台了,他才得以逃出生天。然而,他的流離還沒結束,接著他又從南京逃往浙江鹽官,這一路顛沛流離,“遇大兵,殺掠奇慘”,“僕婢殺掠者幾二十口,生平所蓄玩物及衣具,靡孑遺矣”。 經此一劫之後,冒襄自

[金庸劇]2019新倚天屠龍記-楊逍1.0篇

曾經說過,金庸劇就是一種會讓我忍不住手賤點開的東西。然後,開了頭,就以「嫌貨就是買貨人」的態度看下去。 前三集,考驗觀眾的耐性,尤其是果郡王演出的張翠山。原著中的張五哥翠山跟妖女殷素素是前面1/4的主角,老爸幾乎搶盡兒子的風采,我看原著就喜歡老爹勝過兒子,老爸不只帥氣,還寫得一手好字,夜半看到美麗女森還會害羞臉紅不知所措,又帥又萌的屬性難怪素素下手很快。 但是19新倚天的果翠山一整油膩中年大叔貌,這不是張翠山啊 😱 😱 !!!!! 還好,就在我百無聊賴拿新倚天當背景時候,一個酷帥跩邪的白色身影橫空出世,「明教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光明左使,楊逍。」這種台詞沒講好就膩了,但是這個楊逍說起來一點都不違和。接下來,就看他負手在背,進退之間猶如散步,一面比武還不忘開口擠兌人。  (楊逍:林雨申飾   滅絕師太:周海媚飾) 只見楊逍酒樓撫琴飲酒,對上陣仗齊全的峨嵋派。楊逍對上滅絕師太依舊不改壞嘴本性,張口就是「為親夫報仇啊!」「想讓你的愛徒跟你親夫一樣嗎?」「啊你個死尼姑!」,激得滅絕師太森77,兩人開打破壞酒樓家具擺設樣樣來。 楊逍對陣滅絕師太時,還有暇順帶勾上紀曉芙,也開啟改編影劇版少不了的逍芙戀。原著裡,楊逍紀曉芙這一段情感金庸寫得隱晦。兩人怎麼相遇、相戀復又分離皆沒明寫,只有紀曉芙死前跟滅絕師太幾句輕描淡寫帶過。然而,紀曉芙卻用兩人的女兒名字「楊不悔」,為這一段情感留下耐人尋味的註腳。94年倚天屠龍記對「逍芙戀」濃墨重彩的改編,成功塑造孫興版楊逍。自此,翻拍倚天屠龍記,幾乎沒編劇不再「逍芙戀」下功夫。                                         (楊逍:林雨申飾    紀曉芙:鄔靖靖飾)                           而劇中用一段「代理保姆」的情節橋段,讓紀曉芙的良善本性得以發揮,也讓她重新省視「正邪」「善惡」的意義。於是,本來與楊逍站在對立方的紀曉芙,不再用「正邪濾鏡」看楊逍,才有對他交心的可能。交心之後,眼前的楊逍,雖驕傲自復、各種霸氣酷跩,但卻從不虛偽,也不屑於表裡不一。不再只是明教魔頭的楊逍,多了其他面向,才有後來傾心後雖不能拒,卻仍舊暗自情牽的情意。 楊逍在這一集半展示了無處不撩妹的技能點,表現尤其好的是言語撩撥,例如:「我楊逍從來不用強的」、「求之不得、輾轉反側,應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