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亞蘭團長
這一篇,是回應YW1962的這篇『《天龍傳奇》-武俠愛情戲的時代意義』,也是一個從小看歌仔戲,喜歡歌仔戲的觀眾十年後再看到電視歌仔戲的一些小小的感想。
如同YW1962所說,相隔十年,歌仔戲在電視媒體這個載體幾乎空窗了十年,雖說還有公視和大愛頻道持續的播出電視歌仔戲,但是,畢竟和過去歌仔戲曾經作為電視台自製節目重要的一環,並且也因此在觀眾的收視習慣中植入慣性有所不同,陳亞蘭團長所面對的觀眾和十年前已大不相同,現在的這一群閱聽者,扣除曾經是歌仔戲觀眾的這一群人之外,還有許多人根本就沒有"歌仔戲收視習慣"的觀眾,面對他們,歌仔戲是一個堪稱是一個陌生的劇種,要如何吸引這一群人,又或者是說,讓他們轉動電視遙控器,在各頻道梭巡的時候,會因為看到《天龍傳奇》的一個畫面而停下按鈕,順著螢幕上正在搬演的情節繼續看下去,劇本吸引人與否,還有戲劇表現的形式,就成為讓觀眾甘願上鉤的重點。
我一直覺得電視是個非常殘酷的媒體平台,電視與電影和劇場最大的不同就在於它是每個人在家只要打開電視開關,就可以隨意選取的"內容",電影和劇場只要能讓觀眾願意掏出錢買票進場,一旦進場觀賞之後的接下來2~3小時間,觀眾處在一種"必須"看戲的情境之中,在這個觀賞期間,大多數觀眾不會半途離席、不能看到一半"轉台",電影和劇場擁有相對充分的餘裕將觀眾吸引進入戲劇之中,吸引進入表演當中。
電視不然,電視是個觀賞自由度相對高的媒體,只要無從吸引眼球停留,手上的遙控器就會毫不留情地轉到其他各式各樣的頻道。
於是,我看到身為製作人的陳亞蘭團長很清楚,也很務實地掌握到電視這個媒體的特性,並且堪稱目標明確的製作這一齣睽違十年的”偶像劇歌仔戲”。首先,在選角上,用了歌仔戲的門外漢但卻因為星光大道而在年輕人市場有一定知名度和辨識度的女主角,如此一來,除了在開演前就創造出話題,也讓許多對"歌仔戲"不熟悉的年輕族群,因為看到這樣的新聞或是話題,而注意或是好奇”歌仔戲”這樣一個劇種的存在。
然而,如同我前面提到,陳亞蘭團長不只清楚電視媒體生態,她還很務實,所以除了話題之外,她也為了她所要達到的目標"偶像劇歌仔戲”量身打造新劇本。這齣戲不只要吸引原本的歌仔戲觀眾,她更大的企圖是吸引年輕的觀眾群,以此達到歌仔戲文化傳承與推廣的目的。
對我來說,《天龍傳奇》帶給我這個從小跟著阿嬤看六點半檔歌仔戲的觀眾最大的感受,在於這一個重新編寫,以武俠和愛情兩條主線勾勒編織的"偶像劇歌仔戲"整齣戲的內在精神和人物塑造是非常“現代”的。
戲曲,在過去的社會不只是小民百姓的娛樂,也是在那個資訊還沒有那麼普及的時代,傳達普世價值與關懷的載體,所以,這也就可以解釋,為什麼戲曲故事中有這麼多的忠孝節義,這麼多的善惡有報。然而,過去的許多戲曲故事與情節,向觀眾闡述忠孝節義的背後,包含了許多中國文化中民間小傳統的信仰,所以,在那些教忠教孝的情節中,許多用來解釋人世間的離合悲歡、因果循環總是脫離不了"宿命"的論調與"冥冥中自有天意"這樣不為人力所能控制的神力。
然而,在《天龍傳奇》一劇中,至少從第一集追到現在的三十四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情感、際遇,不論是情還是孽、是恩還是怨,都環繞在"人事"與"人情"之上,每一個角色在戲中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都來自於角色性格和人物特質的反應。就算每個角色身後皆有個人無從掌握的"看不見的手"左右其生命的際遇,但這所謂的"看不見的手"仍是來自於人的意念,而非神的意志。
當戲劇將宛如"機器降神"的天意或宿命抽出戲的本質之外,編劇就必須將故事說得符合"人事"與"人情"的邏輯,並且回歸"人"的邏輯之下去描述和鋪排故事的情節。就算在戲劇進行期間,為了吸引觀眾一集接著一集看下去,而安排許多峰迴路轉的情節,這些情節可以用炫目的表演和呈現方式留住觀眾的目光,但每一個轉折都可以被推敲,被解釋,如此"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戲劇鋪排,或許更貼近"人性"與"人心",也更容易讓觀眾在觀賞的過程中投射與帶入。
如此回歸"人性"層面的戲劇本質,更貼近當前台灣社會普遍的認知。因為,許多民間的小傳統信仰隨著理性化與科學化的大潮中,不斷的被"除魅",而愈發限縮了影響的領域。所以,過去戲劇中常見的因天意或天命而出現的"巧合",漸漸地難以讓觀眾接受,反之,回歸人性和人情的故事與角色,更容易引起閱聽者發自內心的共鳴。
從這一點來看,《天龍傳奇》的戲劇核心,是貼近現代人的認知與價值的。就算這齣戲的背景與時空與我們所生活的當下環境有著十萬八千里的差距,卻因為"人性"和"人心"的相通,讓觀眾可以穿過與現實生活迥異的背景設定,直接的感受到角色活生生的"人性",如此才能更進一步的引起共鳴,引起討論。
除了戲的本質之外,《天龍傳奇》作為睽違十年的電視歌仔戲新作,陳亞蘭團長非常聰明地以"偶像劇"作為其包裝的外皮,而以愛情+武俠這兩個元素編織出這層包裝的外皮。而這兩個元素運用的如何,已經從ptt,臉書,youtube上各式各樣的討論和影音檔反映出來,這齣戲確實掀起了討論與話題,也讓更多人或重溫或開啟在電視上"觀看歌仔戲"的閱聽行為。這一部分,由於YW1962『《天龍傳奇》-武俠愛情戲的時代意義』一文已經說得非常詳細,我就不再贅述。
最後,我肯定陳亞蘭團長透過作《天龍傳奇》一劇,推廣和傳承歌仔戲的用心和情感,也很欣賞陳亞蘭團長將歌仔戲文化傳承的目標用務實且明確的做法來趨近目標。戲是做給人看的,只有清楚看戲的觀眾是哪一群人,是甚麼樣的一群人,他們相信甚麼,不相信甚麼,才能夠做出足以打動這一群觀眾的戲。
相隔十年,重新在電視上看到歌仔戲,這是一齣企圖和現代觀眾"對話"的現代歌仔戲。這種大步走入觀眾的姿態,這樣充滿誠意的吸引更多的觀眾進入歌仔戲的身段,是我對陳亞蘭團長最深切的佩服與感受。
希望,《天龍傳奇》不僅只是一塊歌仔戲重回電視媒體的敲門磚,而是下一波電視歌仔戲發軔的開端。
這是一個從小看歌仔戲的戲迷,非常由衷的盼望~~
(原發表於PTT歌仔戲討論版,G+台灣歌仔戲與臉書個人網誌)
好懷念以前電視台大把挹注資金,一個歌仔戲團能一直推出電視歌仔戲的時代,現在是電視台不看好,不投資,老演員凋零,新演員又是斷層又是可能待不久,一直播舊戲能拉住多少人?拖了半天沒辦法誕生第二部新戲的話,觀眾都跑了,電視歌仔戲又熄火了!!
回覆刪除金主在哪裡呀~民眾捐款這條路又不能走,只能指望有個很愛歌仔戲或是很愛亞蘭團任何一員的金主出現~~